媒体牡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牡师 > 正文

龙江师范高校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创业新动能?黑龙江日报记者来校寻找答案

日期:2021-11-09 来源: 作者: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

师范类高校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创业新动能?如何不断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振兴攒足后劲?如何促进人才投身乡村建设?针对这一话题,记者来到牡丹江师范学院寻找答案。

促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意见》指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扩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

为了解决传统支教平台对学校与志愿者以及所教科目匹配时数据处理量大,人工分配缓慢、压力过大,分配过程容易出现误差的问题,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团队依托大数据专业优势研发了“云教室志愿者匹配系统”,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技术解决人工分配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科目、教学年级、教学地区等进行志愿者老师和乡村小学的匹配,实现高效准确的支教匹配。

教心育才项目成员走进留守儿童家中

目前,该系统已完成研发,正在调试阶段。“等这个系统更加成熟后,可以与各地区高校社团一起建立新的支教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支教产业链。随着市场规模逐渐增大,我们还将开发微信小程序、手机端的app、网页端等,助力乡村教育进一步发展。”云教室志愿者服务平台项目负责人吴奕然说。

该项目只是牡丹江师范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该校基于“创新、创意、创造、创业”融合的理念,建设四个平台,探索“创意激发、创新训练、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依据各学科特点,融合不同院系的师生,构建了立体多维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覆盖全校学生,实践训练活动覆盖学院近2/3的学生,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增强,能力稳步提升。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系列活动,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激发了学生基层就业的使命担当,赴农村支教、三支一扶学生逐年增多,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筑平台,创新要素聚起来

“我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不断推进‘专创融合’改革探索并升级发展,在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学校紧紧围绕‘怎样培养人’的主题,逐步构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五点筑实,四体深化,三维推进’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吕晓芳说,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并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整体环境系统,初步形成了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由浅入深开展对学生理念培育、项目模拟、综合实训、孵化助推、市场实战的层层递进的双创教育进阶育人生态体系。

牡丹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2017年6月,学院整合校内资源,建设了“壹街区”大学生创业园。该创业园位于校园生活功能区内,主要通过互联网+模式,把教育、文化、创意、商业、电商、高新技术转化等纳入其中,向大学生创客提供包含工作空间、网络空间、交流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等在内的各类创业场所,搭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多业态、多形式的创业园。

“扶贫助农”绿色营销直通车项目就是其中一项校内优质项目,经过申请进入创业园创业经营。“项目之初,直播地点不固定、货品展示没有平台、小型货物存储得不到解决等问题一直制约着项目发展,通过入驻创业园,解决了以往的问题,还通过申报项目获得了启动资金,通过园区平台获得独自研发小程序机会,集聚多专业的教师指导,我们项目现在已经初具规模,未来我们会更加努力服务乡村,回报社会。”项目负责人马宁说。

解难题,创新创业强起来

“谢谢你们对我家孩子的关心,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感谢!”记者采访欢欢妈妈时这位母亲在视频那端哽咽,作为一名外出务工人员,她对已经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欢欢有着无法言说的愧疚。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给予关心关爱。考虑到他们缺少父母陪伴、较早自我管理,团队相关工作在暖心贴心上下功夫。十年间,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心育才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新老更替,初心未改。通过走访调研、项目实施、分析反馈,为制定暖心的陪伴方案而不断努力着。团队采用一童一策精准定位,制定“一对一”受援计划,进行科学精准援助,并采取多角度小组制定陪伴计划,真正实现情感陪伴。受援留守儿童达到3589人,服务时长15000余小时,参与志愿者898人。

教心育才项目举行“真情绘童心,共筑爱国志”的主题陪伴活动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抓好乡村教育,首要工作就是关爱留守儿童,我们会继续发挥师范专业优势,调动师生服务乡村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继续挖掘并培育服务乡村教育的公益创业项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更多了解乡村,愿意服务乡村,扎根乡村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和创业者。”教心育才创业项目指导教师郑维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