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  师院楷模  >  正文

【校友风采】“勤”出来的“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我校校友、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学学者”李世辉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27    阅读数:

李世辉,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学学者”,34岁被聘为博士生导师,35岁晋升教授。回首19年来的求学、工作经历,他奉行一个“勤”字,勇攀学术巅峰。他,走过你走过的路,吹过你吹过的风;吃过你吃过的食堂,睡过你睡过的上铺;听过你听过的课程,见过你见过的师长……

李世辉2003-2007年就读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当时的学习部部长,本科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硕士、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博士后。现就职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学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1月,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理事、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等。


下面是李世辉对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弟、学妹们的深情寄语:

近日,我在师院读书时的辅导员关鑫老师联系我,让我给学弟学妹们讲一讲自己的奋斗经历和主要业绩。我毫无犹豫欣然应许。但并不是我个人有什么出类拔萃之处,我只不过是师院千千万万名学子之一,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主要还是在于,我是师院培养出来的,只要母校有需要,我可以做到召之即来。这使我想起了大三入党时,当时的学院领导找我谈话,我说自己愿意做师院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样的誓言没有时效,永远生效。

回首过往,一路走来,如果说过去我个人在学习、工作等方面有点成绩的话,想来想去,我觉得可以用这样的两个字加以概括,那就是“勤奋”。的确,没有“勤奋”肯定没有我的今天,从2003年开始在师院读书,直到今天作为博士生导师,时刻不敢忘记这两个字,这就是我的看家本事,这就是我攻坚克难的“法宝”。为了不忘记“勤奋”,我把自己的书房起名为“勤勉斋”,并把东北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原省长的书法作品“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装裱起来,悬挂于书房之中,时刻提醒自己。今天我想通过回忆师院读书、南开求学、毕业后工作等时期的一些片段,来说明“勤奋”对一个成长成才是多么重要。

2003年9月—2007年6月,我在师院当时的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读书,这一届一个班,共计96名同学,女生70多人,男生20多人。在一个文科班,我连续四次全班期末成绩排名第一。记得当时的班主任还说,很奇怪作为一个文科班,怎么男生考了第一。实事求是地讲,我内心并不在乎在班级期末考试是什么排名,只想尽自己所能,把老师讲授的知识都吃透。所以翻开大学时期的日记,有这样的一段记录“2004年2月22日,刚得知自己的期末成绩,有些出乎意料。这个成绩只是表面现象,并不能代表什么。”那时在图书馆做《逻辑学》习题、享受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快乐、背诵外语单词的场景都还历历在目(四年下来,我的四本外语教材,基本每页都因翻阅次数较多而泛黄、脆弱)。当时在我们八个人的寝室,我基本上是每天晚上最后一个回寝室,每天早上室友还在梦乡中我已经到图书馆学习了。所以当时寝室有什么集体活动,找我都比较费劲,因为那时候大学生普遍都没有手机,如果你躲在学校某个角落学习,找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由于大学四年目标明确、坚持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最终考取了南开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算是四年努力换来的一份超乎想象的答卷。作为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当时送给学弟学妹们十六个字,作为自己考研经验的分享,即“早做准备、勤奋刻苦、专心致志、坚持到底”。已经过去了十五六年,今天我还想把这十六个字送给那些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

2007年9月—2012年7月,我在南开大学连续攻读完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当时我在我们同学当中,我也是算是勤奋的了。基本上我每学期都是最后一个离校,开学前最先返校。相对于好多研究生同学比较轻松的学习节奏,我的节奏要快和紧张得多,因为当时选了一个需要完全依靠俄文资料开展研究的毕业论文选题,甚至自己的导师都曾犹豫过是否让我坚持这一选题。我还是靠勤奋,每天搜集、整理、翻译俄文资料,以周为单元,将翻译好的材料发给导师审阅,最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高质量地完成了学位毕业论文,被评为南开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同时还被评为当年的优秀毕业生。作为一个普通本科院校的师范生,能够在全国知名学府获此殊荣,是相当不容易的,背后的努力可想而知。同时我还想说,只要努力,师院出来的学生也会很棒的!攻读博士学位的生活,其紧张和压力程度,我不想多言,仅举一个例子。当时为了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我整整一年半没有回东北,以每天俄译汉5000字的速度推进,当时真是拼了!还记得当时在学校过年,大年三十晚上,我煮了11个饺子作为自己的年夜饭。这真是一次终生难忘的年夜饭。很荣幸,还是经过努力,最终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当年学院的优秀毕业论文,受到了答辩委员会主席、教育部社科司原司长杨瑞森老先生的好评。更荣幸,读博期间我先后被评为南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南开大学研究生学术科研先锋、南开大学优秀毕业生等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012年6月至今,我先后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作。可以说在以上单位,我在同龄人中算是科研成果比较多的,靠的是什么,还是勤奋。坚持“开卷有益、惜时如金”的信条,白天主要精力用于课堂教学和处理各种杂事,那么就从晚上和早上挤时间。寒假暑假的时间非常宝贵,绝不用到休息、旅游等方面,把每一天都利用好,力求多出点大成果、好成果。至今,我在学术研究上,令许多师长同仁赞许的是,我作为一个30多岁青年教师,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这样的现象也不多见。如果让我分享获批国家项目的经验,我只想这样回答,第一个基金本子我修改了22稿,第二个基金本子是在医院病房修改而成,第三个基金本子是暑假闭关一个多月完成的(申请书共计11万余字)。正是因为我坚持努力,才可能做到34岁被聘为博士生导师,35岁晋升教授职称。

以上啰嗦回忆了自己以往在学习、工作方面的片段,希望在某些方面,尚有可供学弟学妹们借鉴之处。最后,我还想送给学弟学妹们十六个字:“志存高远、积极而为、抓住机遇、顺其自然。”

第一,志存高远。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要不断给自己制定目标,不能满足于现状,更不能原地踏步。有了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动力。

第二,积极而为。有了目标还不够,还要付之于行动,通过实际努力去不断接近目标。如果只有目标,而不去实践,那只能算是空谈。空谈误己、实干立身!

第三,抓住机遇。已故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申泮文教授曾经有这样的总结:成功=勤奋+天赋+机遇。我很赞同这个公式。可见机遇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总说机遇给有准备的头脑,但是需要你抓住机遇。否则可能造成事倍功半。

第四,顺其自然。经过一番努力,最终面对结果,要保持一种平淡的心态。如果结果很理想,你不要沾沾自喜,要向下一个目标奋进;如果结果不理想,你也不要悲观失望,要坚信天道酬勤,不如意可能是暂时的,只要不放弃,继续努力,一定会有大收获等着你!

作为一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而言,要讲情怀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按照我们国家的战略部署,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时候你们才不到40岁,到本世纪中叶完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时候你们也50岁多一点。你们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参与者、享受者。所以从这个维度讲,只讲个人发展是不够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们一定要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集合起来,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更有意义、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更有价值,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走得更长远。

作为结束语,抄录毛主席诗词,与大家共勉:“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编辑:朱晓琳

上一条:【校友风采】把青春奉献给祖国北极——我校校友、二十大代表文竹

下一条:【喜迎党的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新人】牡丹江师范学院第三届“三育人”标兵——东方语言学院副教授郭娉婷